發布日期:2024 年 10 月 28 日

彰化社頭的團圓堂與寧遠堂位於八卦山脈山腳路下,從76號快速道路下,往二水方向走約1.5公里左右,左方即可看見兩落廣闊的宅群,團圓堂前有月眉池與田地,景緻清明遼闊。寧遠堂位於團圓堂的右側端,但由於後代子孫於前方種植果樹,遮住部分宅群,相當程度破壞宅群的恢弘氣勢。
社頭劉氏的團圓堂與寧遠堂是台灣庶民生活聚落的典型寫照,也是台灣島內早期為逃避械鬥移民遷徙的重要遺跡。雖然目前的屋舍均為三、四十年前改建的磚造平房,但完整的十三護龍圍屋建築,卻是閩、客族群交融的最佳見證。
台灣早期庶民生活的屋舍與商賈名流的宅邸,有著全然不同的樣貌。但遺憾的是當今歷史建築中重要保存,仍然無法脫離制式的政商情結。所以感懷台灣早期農村生活時,「楠西鄉鹿陶洋江氏古厝」、「社頭團圓堂與寧遠堂」是值得大家緬想的聚點。
阿達碼 2005/12/14 彰化芳苑
備註說明:
客家民屋建築的中軸線上的廳堂稱為「堂屋」,「正堂」即為閩南話的「正身」。與堂屋成垂直於兩側的廂房,則稱為「橫屋」,亦即是閩南話通稱為「護龍」。「圍攏」 則是在延著橫屋(護龍)加蓋圍牆,構成封閉式的防禦工事,且週邊會種植莿竹,讓攏屋隱身於濃密的竹林之中。這是早期先民閃避械鬥與動亂的思量。